2015年6月30日小米note魅族mx5拍照对比评测,发布了Meizu的新年度MX5和华为荣誉7。由于时间已经临时,梅苏甚至开车去了荣誉新闻发布会,以接手并撤离参与者。这是相当喜剧的。
在2015年小米note魅族mx5拍照对比评测,随着智能手机的整体收缩,华为和魅族都是性能良好的制造商。价值约2,000元的产品也是中型产品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制造商非常重视它,并付出了一定的精力。但是,从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看不到太多的亮点。
也许是因为智能手机多年来使我们在美学上累了,但是制造商缺乏创新也是一个大问题。
1。无法与上一代分开的产品
智能手机是一种集成产品,核心组件来自外包。甚至可以单独设计CPU的华为仍然是ARM的公开版本。
根据ARM的路线图,上一代是A15/A7核心,A17的改进版本从中间出来。然后,这一代应该是A57/A53的核心,并具有自然的性能升级。
Meizu上一代的2,000元产品MX4使用MT6595 Core,即A17核心,其性能和功耗也不错。除了不支持64位外,它还是非常出色的核心。
华为荣誉6中使用的Kirin 920具有A15/A7架构,其性能也很好。
但是,当涉及到这一代产品时,Meizu以前的MTK并未遵循ARM路线,并遵循A57/A53路线,而是选择了A53的高频和低频的组合。
因为在当前过程中,A57太热了,尽管其性能很高,但通常需要降低频率。 MTK无法获得先进的技术,因此它选择了A53的性能较差,但产生低热量。
因此,Meizu的MX5只能使用相对较弱的A53。尽管试图增加频率,但与上一代的MX4相比,Meizu MX5尚未改善。
同样,华为无法获得最新技术。在当前的过程中,华为基林选择了与MTK相似的途径,结合了高频A53。
结果是,与Honor 6相比,Honor 7并没有提高性能,但其功耗有所提高。
我们知道上一代的主流产品是Snapdragon 801,其性能和功耗良好,许多制造商都采用了此芯片。
让我们比较性能,并使用GeekBench3的单线程跑步分数来查看。 ARM当前的高性能和高功率A57在当前过程中约为1,300点,代表小米注释,Nubiaz9和即将到来的OnePlus 2 Generation。三星具有14nm的过程,可以增加频率,三星Note4可以运行至1,400点。
上一代A15高频和Snapdragon 801高频可以在1000-1100分钟左右运行,并且A17必须稍高。
昨天发布的Meizu MX5和华为荣誉7只有900-1000分,即使他们努力将A53提高到2GHz以上的高频。性能没有太大差异。
2。缺乏创新的其他功能
Honor 7提到了自己的创新,包括指纹识别,蓝宝石镜头,金属盒和快速充电。
Meizu MX5甚至制作了三星Am-Oled屏幕,以告诉您有关它的信息。
这些东西去年甚至几年前都出现在手机上。现在,他们仍在新闻发布会上被淘汰,这仅表明制造商真的无法想到新事物。
几天前,Gionee的新产品发布会至少具有6,000mAh超大电池,而1.2亿像素超级像素镜头可以视为一种创新。
让我们看一下苹果的新闻发布会。他们本身直接开发了CPU架构,并且不用使用ARM公共版本来打扰。对方的geekbench3命中1,600点。
尽管三星建筑是手臂,但它具有14nm的过程,其性能是Android中最强的。
您无法学习苹果和三星的高科技。至少您可以学习Gionee和Vivo,并大惊小怪电池寿命,相机和音频。核心技术缺乏创新,其他功能并不努力。
对于老用户,他们确实找不到升级的动机。
3。进入上游工业链
随着工业链的透明度,移动电话制造商的创新确实变得越来越困难。您可以购买的东西也可以由您的竞争对手购买,而且价格几乎相同。最终结果是产品几乎相同。它是徽标和外观,UI不同,并且可以闪烁UI ...
苹果具有iOS的独特操作系统,但苹果没有自支持。
他们尽早购买了一家处理器设计公司,并设计了自己的处理器,这与市场上的其他制造商不同以生产产品。
三星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工业连锁店,并且其自己的手机可以使用最新技术和最快的存储空间来使机器国王在Android中。
中国制造商必须突破创新的瓶颈,并晋升为上游工业链。
最近,华为,SMIC,高通和比利时研究机构共同开设了合资企业来开发新的CPU制造过程,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如果华为现在拥有14nm或16nm的技术,则可以使用像三星这样的A57/A53核心与竞争对手扩大差距。
Meizu目前有点弱,无法延伸到上游。但是,梅祖的竞争对手小米已经开始开发芯片。除了投资Lianxin外,它还招募了前高通执行官Wang Xiang先生,这是正确的方法。
实际上,上游扩展并不一定意味着CPU是必要的。相机镜头,CMOS,音频DAC,屏幕,电池...和一个或几个项目是独家功能。
只有扩展到上游工业链,我们才能突破创新的瓶颈,使特征并增加价值。将来,中国制造商应在这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