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作为一种有氧健身运动,近年来深受大家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跑步的队伍。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跑步能够增强体质,改善精神面貌,遇见新的自己。 !
跑步看似简单,但健康、长久地跑步却并不容易。很多跑步新手刚开始跑步时,一味追求高速度、长距离。他们不仅没能体验到跑步的乐趣,还留下伤病,只能遗憾地结束自己的跑步生涯。
跑步的三个关键指标是配速、距离和心率。当每个人都关注配速和距离时,心率这一重要指标常常被忽视。
心率是跑步时每分钟心跳的次数。它就像身体的“晴雨表”,准确反映运动强度和身体状况,更真实地反映身体的耐力。每个人的心肺功能不同,同样的配速,心率表现可能会有很大差异。
01心率与运动强度
心率和运动强度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微妙的联系。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到70%之间(最大心率=220-年龄)。这就是减脂的“黄金轨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燃脂区。在这个范围内,身体就像一台精确控制的燃脂机器,主要燃烧脂肪,为运动提供能量。
当心率增至最大心率的70%—85%时,进入提高有氧耐力的关键区域。此时碳水化合物逐渐成为主要能量来源,跑步也从简单的减脂运动演变为强化心肺功能训练。如果长期在这个范围内训练,身体的摄氧量会大大增加。
当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5%——95%时有氧运动心率,无氧耐力训练正式开始。这是一个挑战身体极限的领域。乳酸在肌肉中迅速积累,身体进入无氧代谢。虽然过程艰难,但每一次突破都意味着速度和爆发力的提升。
02心率与身体机能
心率对于我们的锻炼和健康非常重要。心率就像身体功能的“窥视镜”,全面反映心脏功能、身体疲劳和恢复状态,为我们的健康跑步保驾护航。
静息心率,即身体安静、清醒、不受运动或情绪干扰时的心率,是衡量心脏健康状况的重要基线。正常成年人的静息心率通常在60~100次/分钟之间,而长期训练的跑步者往往静息心率较低,这是心脏功能强健的显着标志。
运动后心率的变化也值得我们关注。跑步后,心率不会立即回落到静息时的水平,而是会随着身体的恢复而逐渐下降。
一般情况下,运动后心率恢复得越快,表明身体机能越好,疲劳消除得越快,表明身体恢复能力越强;如果运动后心率长时间保持较高水平,身体可能仍处于疲劳应激状态,表明训练强度过高,应及时调整。
03正确使用心率
如果你打算长时间跑步,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率区间很重要!对于大众跑步者来说,常用的估算最大心率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220-年龄”,另一种是“208-0.7×年龄”。以35岁跑步者为例,根据前面的计算,最大心率约为185次/分钟;后者经计算约为183次/分钟。
不同的心率区带来不同的训练效果。如果目标是减脂,可以选择储备心率的50%~60%。计算出的心率区间约为121-134次/分钟;如果想提高有氧耐力,选择60%—75%,心率范围为134—152次/分钟。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调整。
跑步过程中,如果感觉心率飙升过快,超过预定范围的上限,身体出现明显疲劳、气喘吁吁的迹象,应适当放慢配速,让心率恢复到正常水平。安全范围。即使没有完成预定的距离,也不要强求,以免训练过度。
04做好心率监测
跑步时,一些装备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跑鞋,它可以保护我们的脚踝,为膝盖提供更好的支撑;还有速干衣服,它可以加速排汗,让我们跑得更舒服!
对于跑步过程中的心率监测,建议您准备运动手环或手表有氧运动心率,也可以使用心率带。虽然成本稍高,但不建议大家节省。心率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状况,可以让我们提前预防危险。毕竟,健康第一!
跑友们,你们跑步时监测心率吗?